在浩瀚的古代文学长河中,流传着一段关于曹操与曹植兄弟的成语佳话——“七步之才”,这个故事不仅彰显了曹植卓越的文学天赋,也映射出曹操对兄弟之间深厚情感的珍视,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。
曹植,字子建,是曹操的儿子,被誉为“建安七子”之首,他的诗歌成就斐然,与曹操并称“曹魏二子”,而“七步之才”的故事,便源于他同父亲曹操之间的一段传奇。
相传,曹操在一次宴会上与众文臣欢聚一堂,饮酒作乐,曹操见此情景,心生一计,想要试探儿子曹植的才华,他当众对曹植说:“我有一诗,分为七步,你能在一瞬间内作一首与之相配的诗吗?”曹操话音刚落,便开始吟诗:
炉火照天地,红星乱紫烟。 赧郎明月夜,歌曲动寒川。
曹植听后,略作沉思,随即起身,朗声吟出:
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 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曹操听后,心中暗自赞叹,知道儿子果然才情出众,曹操并未就此罢休,他接着说道:“这首诗中,有一字我未提及,你能在一瞬间内补全吗?”曹植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能。”他吟出:
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
曹操听后,不禁为之赞叹,深知曹植确实具有“七步之才”,从此,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,用来形容人才能出众、才思敏捷。
这则故事背后,还隐藏着曹操与曹植兄弟之间一段感人至深的情感,曹植出生时,曹操已年过四十,因此对曹植宠爱有加,曹操曾言:“生子当如孙仲谋,不如生男如曹植。”可见他对曹植的期望之高,在曹操的众多儿子中,曹植因才华出众而备受猜忌。
曹操担心曹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,因此多次想要除掉他,但每次都因对曹植的宠爱而心软,未能下手,在曹操临终前,他终于下定决心,要将皇位传给曹植,以表达自己对儿子的信任和爱意。
曹操的遗愿并未得到实现,曹丕篡位,曹植被贬为庶民,在流放途中,曹植多次写信给曹丕,表达自己的忠心和对兄弟之情,曹丕虽然心有愧疚,但终究未能放过曹植。
在曹植生命的最后阶段,他写下了一首著名的《七步诗》:
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。 萁在釜下然,豆在釜中泣。 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
这首诗以煮豆为喻,表达了自己与曹丕之间的骨肉相残,以及自己对兄弟之情的深深思念,这首诗流传至今,成为千古绝唱。
“七步之才”的故事,不仅展现了曹植过人的文学才华,更体现了曹操与曹植兄弟之间深厚的感情,曹操对曹植的宠爱,以及曹植对曹操的忠心,都让人为之动容,这段历史,也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。
在当今社会,我们仍能从“七步之才”的故事中汲取智慧,一个人,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,除了要有过硬的本领,更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真挚的情感,正如曹操与曹植兄弟一样,在人生的道路上,只有相互扶持、携手前行,才能走得更远。